中午去參加東華特有的"與校長有約-米粉 talk"
一個朋友也一同共襄盛舉
會議開始,一位同學首先發難
談的卻又是老問題-宿舍冰箱的東西常被他人吃掉
而希望學校進行的動作又是裝設攝影機
校長以學校經營者的立場
不斷說明這個辦法的不可行性
若要達到能追溯出"犯人"的錄影證據
幾乎是不可能,至少以現在技術而言無法做到
想想看,攝影機該放哪去擷取"犯人"的面容?
而裝設攝影機的消息是必要公布
得知消息的人難道不會放棄或想盡辦法鑽死角?
再說,存放的商品有極高可能會一樣
在無法能清楚擷取存放商品的名字貼條下
如何斷言"犯人"就是某位正巧被照到的人?
光是這些,就足以令計畫胎死腹中
又何況是裝設後的紀錄帶成本、人事成本(總要有人看吧)、維修成本等等
此時我犯了老毛病,開始碎碎唸了起來
好死不死被坐在一旁的朋友聽見
他便開始對我說校長的理由好爛
一台小冰箱又不能放大蛋糕等等
我回問說有人會天天吃蛋糕嗎?
他頓了一下,說還是有啊
我立刻說那相對於全體住宿生而言仍屬於少數
說完之後,便繼續聽校長的說明
完全沒意願再繼續方才的話題以及她的臭臉
這學期學了公共財務管理(即財政學)
明白為何政府許多政策最後的決議總是令人不滿
實在是因為政府既然是為"民"服務
理當以"全體民眾的最大福利"為著眼點
講求公平的同時,勢必得犧牲使用的效率程度
反觀學校不也是如此,校長的著眼點同樣是"全體同學的最大福利"
通常如此的結果總是這般-雜音多於讚美
因為人在覺得理虧時,總是叫得特別大聲,生怕沒人聽見
但可否想過,這些人的不滿與需求能代表多數人的意見嗎?
以統計學的角度來看,恐怕是個嚴重的偏誤!
再說一個吧!
以成本與管理會計的角度來審視"裝設攝影機"一案
除了攝影機本身成本與裝配成本等直接成本之外
其實"裝設攝影機"最可觀的成本是在間接成本上
間接成本有哪些?
便是上述提及的紀錄帶成本、人事成本、維修成本等等
感覺這些成本不會太高
而且紀錄帶與人事上是其他單位可共享或調度的
怎麼會高呢?
那是以短時間來看
如果設置攝影機的時間是無限長呢?
這些間接成本是一直產生的
設置十年後,將所有間接成本加總就已經夠可觀
又何況第十一年的成本勢必會比第十年還來的多
而它的效益呢?
讓住宿同學們心中有個安全"假象"
只要先前的問題沒辦法解決或克服
這個"放置食品在公共冰箱是安全的"的想法就只能是個假象
請問這樣有符合最基本的計畫實施要件-成本效益分析嗎?
最讓我嘆息的不是老問題不斷被提出
而是莘莘學子一路從小學到大學學上來
卻不明白為什麼學這些狗屁倒灶的東西
總是抱怨這些學問跟生活有啥屁關係,幹麼虐待自己
但迫於社會對文憑的需求而蹚這渾水
聽了都令我心發寒
世上所有的學科或學問如何而來?
其實都是從"生活"而來的啊!
再配合需要與專精,逐步發展成獨立的學科或學問
但這些學問以行之有年,大家便忘了他們來自何方
更可惜的是,現在已很少有人去嘗試將所學與生活結合
思想逐漸僵固,學習逐漸成為例行公事
我不禁想問:
如此我們還需要"教育"這玩意兒嗎?
教育的目的不就是領導人充滿好奇地去自主發現與學習嗎?
情勢已經如此,我們還需要它嗎?
另外我要為台灣教育說句公道話
大家都罵台灣教育制度差勁透頂
但我閱讀許多他國教育相關著作後
發現其實台灣有的問題美國、日本也碰到了
也是被自己國家人民罵得慘兮兮
既然如此,又何必攻訐一個全球化的大問題呢?
再說,說自己家鄉制度差也該先看看國外目前是如何
有一個比較基礎之後才會有孰好孰壞的關係出現,不是嗎?
- Dec 30 Tue 2008 19:21
學了這麼多,為的是什麼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