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隨著印刷書的發展、改進
每天每月,數不盡的書籍擁入市場
在窄小的書櫃空間裡占得一席之地
等待伯樂前來相書
買書
對現在人們已不再是一項奢侈的消費行為
甚至已經成了一筆報酬可觀的投資
因為,一本書代表一個人智慧的分享
有時甚至是多個面向的知識相互融合、擦撞而生的巨作
不消幾百元,便可將大師的智慧錦囊納為自己財產的一部份
料想古騰堡之前的世界
所有知識的傳達,全靠著擁有資訊的人負責
在歐洲,傳教士負責進行慢無天日的抄寫;
在中國,唯有出身為"士"方有資格追求學問
依照經濟學的供需法則
因抄寫速度緩慢費工,供給少
而來自王公貴族或上流社會的需求隨時間增長
要獲得一本能稱之為書的智慧濃縮本
所要支付的代價,可就不只是知識本身與相關的工本費了
甚至還有為獲得商品而收取資訊的成本、時間成本等無形成本
若能將無形成本與有形成本,全以"金錢"量化
相信所得的結果應該讓任驚詫
可能區區一本古書,在當時便是價值連城之物!
反觀現在的知識取得,可就來的物美價廉了
而且涵蓋的領域越來越廣泛
有時逛書店,甚至能從書店暢銷書看出現在社會大眾最關切的為何物
知識已不再是昂貴之物
人們更有權利遨遊在學習之海中
所謂"活到老,學到老"就是如此
年齡與好奇心並沒有反比、正比的關係
而是自己是否願意打開一扇門、一扇窗去激起自我對知識的渴望
進入廉價知識時代
學習障礙已不再是學習的藉口
何況,在那段知識奢侈品的時代,仍舊不乏大師於青史留名
而且仔細探查,更會發現,以前的大師級人物常是多才多藝
最有名也最為人知曉的例子就屬李奧納多。達文西了
那麼,我們宣稱無法學習新把戲,這理由豈不是太薄弱了?
全站熱搜